【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工作系列报道】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切实提升预算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5-11-12 18:23
字号:

自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六安市财政局紧紧把握多元化资金筹措要求,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资金、中央专项补助资金、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地方财政资金的顺序筹集资金,确保在市本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有力推动政府项目建设。

破 题——找准“小切口”,破解筹资痛点

针对以往项目管理中“重争取、轻规划”“先花钱、后算账”的情况,六安市财政局聚焦“资金管理”这一核心节点,明确项目建议阶段需列明资金来源及顺序、可行性研究报告需附筹资方案评审意见、初步设计阶段需结合财力情况削减不必要建设内容、招投标前需市政府分管领导签批同意方能挂网。将资金管理纳入到项目立项、评审、招投标全流程中,从制度源头破解筹资难题。

实 践——做实“硬举措”,规范筹资管理

立足项目谋划,细化筹资方案论证

立足项目谋划,细化筹资方案论证。在项目谋划阶段,深入调查研究,全面系统分析,综合运用不同方式做好项目资金筹措谋划。

2025年8月,市本级谋划六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根据项目资金需求,在2026年-2028年期间需落实建设资金17.4亿元,其中涉铁道路工程建设费用2.34亿元、六安北站站前配套工程等费用15.3亿元。

按照“用足用尽政策性资金、少用不用财政资金”原则,采取“专项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其他补助资金+财政资金配套”方式,充分进行项目资金筹措论证,通过组合搭配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17.4亿元,形成我市大型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典范。

严格厉行节约,加强项目投资评审

在项目前期评审阶段,将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和规模作为重要的评审内容,严格评审项目规模,合理确定项目资金需求。2025年8月,我市对六安市人民医院妇产中心能力提升项目进行评审,项目估算总投资8000万元,经评审,核减项目资金797.17万元,并明确资金来源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和自筹资金,项目资金更加精准。

紧盯上级政策,动态调整资金来源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结合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支付需求,及时调整筹资资金来源途径。2025年7月,对原由市级财政资金保障的G312合六界至迎宾大道段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在上级政策支持下,我市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41亿元用于项目资金支付,及时调整建设资金来源,做到资金支付和项目进展动态匹配。

成 效——释放“大能量”,彰显改革深层价值

规范筹资管理看似是财政管理的“细微调整”,实则是践行“过紧日子”要求、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特别是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成效显著。

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严格筹资管理,优先筹集上级各项资金及市场化融资,减少本级财政资金直接投入,财政压力有效缓解。合武高铁项目通过不同融资组合,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3.77亿元、专项债券资金2.4亿元,有效释放本级财力用于民生保障。

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严格遵循筹资顺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动态调整项目资金来源,有效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债务风险管控进一步提升。明确项目资金来源,做到项目与资金双向匹配,能够有效防止无资金盲目上项目,有效的避免新增地方财政债务风险。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