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财政局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24年,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支农资金管理方式改革,强化涉农资金监管,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全力支持脱贫攻坚,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聚力政治武装,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细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持续加强理论武装,保持财政支农工作正确方向,把准工作主攻点和着力点。增强宏观视野,提升攻坚克难的本领,增强迎难而上的政治能力、破解难题的思维能力、难中求成的实践能力。二是严实工作作风。以“六破六立”入手,坚持“忠专实”“勤正廉”,强化实干担当,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不懈加强作风建设。
二、聚力粮食安全,支持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是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督促县区于6月底前完成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0477万元。补贴资金全部直补到户,释放支持粮食生产积极信号,确保农民直接受益,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支持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筹集中央、省、市、县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32386万元,支持完成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46万亩实施任务(含国债高标23万亩),亩均投入标准达到2878元;加快发放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截至12月底,农机购置补贴发放进度达到98%,高于考核要求3个百分点。三是支持农业防灾救灾减灾和水利救灾。筹集中央、省、市、县农业相关防灾救灾减灾资金7084万元,支持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做好农作物改种补种、农业及畜牧渔业设施灾损修复等相关工作,减少农民群众因灾损失。四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问题集中整治,部署开展县区自查和市级复查等工作,紧盯发现问题整改。五是部署开展稻谷补贴和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等惠农资金专项整治。
三、聚力有效衔接,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保持财政投入力度稳定。筹集中央、省、市、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24137万元,较上年增加3176万元、增长1.4%,其中。市县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安排90585万元、占总额的41%,较上年增加10万元。市本级在财力紧张情况下,连续5年保持2.98亿元投入强度不减。二是以调研为基础优化制度机制。以“改进衔接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分析”为题开展深入调研,在座谈交流和数据分析基础上,提出后衔接期以及衔接期结束后,优化资金支持方式、使用方式等意见建议。同时参照省财政厅做法,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六安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调整分配因素占比,进一步优化资金分配机制。三是坚持衔接资金支出常态化调度,确保达到序时进度,全市4月底、6月底、9月底中央和省级资金支出进度分别达到34%、56%、80%,分别超考核要求3个、6个、5个百分点,全市7月、10月、12月各级衔接资金支出进度达到59.5%、85.3%、100%,分别超考核要求个1.2百分点、2个百分点。四是落实市乡村振兴局机构改革预算管理衔接工作。
四、聚力产业富民,支持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一是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集中资金办大事,引导县区资金使用向“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白鹅产业等重点项目聚焦,全市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分别达到70%、72%,分别高于考核比例10个、12个百分点,有效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产业发展资金。配合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申报2024年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项目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等。全市共获得渔业补助资金2292万元、“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资金1783万元、省级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1166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3227万元等支持渔业、畜牧业、种业、食用菌以及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融合发展,获得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22467万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及农技推广等。三是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印发机插秧、春茶“鲜叶贷”等支持政策。
五、聚力乡村建设,支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成功申报财政部“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指导帮助金寨县成功申报财政部“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可获得试点资金2亿元。二是支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按照《关于贯彻落实省“千万工程”部署加快建设具有皖西风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意见》,从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安排2980万元、占比10%,支持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建设。配合农业农村部门,成功申报2024年省级精品示范村创建村21个,争取一般债限额21000万元;获批建设省级中心村94个,争取建设资金13650万元。三是支持人居环境改善。从2024年市级衔接资金切块200万元支持农村改厕,争取中央和省级人居环境建设资金4092万元。四是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争取省以上专项资金10157万元,支持村内户外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争取红色美丽村庄1500万元。五是支持改善农村水利设施。争取省以上水利发展资金2.49亿元,支持农村24小时供水保障、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水库安全监测试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水土保持及促进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六是争取水利国债项目资金32.2亿元,支持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建设,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减灾救灾能力。